致准备读研的你(欢迎加入我们)

发布时间:2025-03-03  浏览次数:10

`2025年春季版
作者(实验室负责人):蔡晓辉

协作者(均为实验室学生):丁禾妤、万权、邱颖


你好,我叫蔡晓辉,中科大精密普适实验室创始人和负责人。你读到这段文字,是因为我在寻找要和我并肩作战的研究生,如果你正在大三准备保研考研,或者有读研的打算,可以读下去;如果你不是,但是有兴趣,那也欢迎继续读,并转发给身边你认为合适的人。全文3000字,阅读需要约5分钟。


为什么要读研?

虽然我这是在为本实验室招研究生,但介绍本实验室前,我得先问你,为什么要读研?也许是因为觉得本科毕业不够找个好工作?也许是因为想换个专业?也许是因为身边同学(特别是成绩好的)都读研?最后一条也是我当年选择硕博连读的原因。现在,走过读研、读博、博后、教授二十二年的路,我想告诉你我认知中要读研的原因。
二十一世纪剩下的七十五年,也就是你们将要度过一生的七十五年,科技将毫无疑义是第一生产力。两三百年前,中国人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,几乎所有人都只需要学习上一辈的知识,再一辈子重复使用这些知识就行了。掌握先进军事科技之后,西方国家只需要少量的军队,就可以在异地作战的先期不利条件下,把中国这么地大物博、人口众多的国家打倒在地。反思历史的结果,是“四个现代化”,是“知识就是力量”。但大学扩招,“学历过剩”,“毕业还是送外卖”。为什么?
在我看来,那是因为大学生只学习知识,不生产知识。早期,知识稀缺的情况非常普遍,掌握了知识的人,无论到哪里,都可以改变命运。而现在,经过一百年的奋斗,这种知识稀缺、手握知识的人的稀缺,早已成为历史。我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。人手一部的手机,无处不在的网络,已经能把知识瞬间送到需要的人面前。
这时,社会需要什么呢?
社会不需要你知道“茴字的四种写法”,需要的是能快速用知识解决既有问题和新问题的人,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新知识、能够快速学习新知识、再结合新旧知识解决问题的人。是的,研究生阶段就是这条路上的一程。如果本科生是学校搭好知识体系,把饭做好,喂到你嘴边;研究生就是你要进树林打猎、自己做饭。
那么,成功做好了饭,你就能被社会需要了吗?
是的,现在可以。在专业对口、技能突出的前提下,甚至相当可以。
但如果往未来看看呢?如果大家都会做饭了呢?这时候,需要的就是能做新菜的人了;等能做新菜的人足够了,需要的就是做新食材、新厨具的人了。社会将需要创造知识的人,需要创造底层知识的人,需要创造新路、走新路来发现和创造底层知识的人。
这就将是未来的几十年,是你们生命绽放的几十年。

说明了什么要读研的问题,就可以回头再来看这个问题:


为什么要到精密普适实验室来读研?

答案是,要是你想成为创造新路的那种人,欢迎来我们这儿。我们有:


创新的方向
我们是一个致力于随时随地从每个人那里获取信息、分析信息、反馈信息的实验室。具体来说,我们现阶段的任务,是把每个人穿的衣服、用的家纺变成阵列型传感器,获取与人相关的信息。如果要用专业的名词来概括我们的工作,就是:智能织物、数据挖掘、可穿戴计算、普适计算。为了充分开发无机世界的潜能,人类发明了传感器、推理算法和机械,赋予世界感知、思考和执行的能力,使它能像一个巨大的智慧生命体一样感知并与人类交互。在“思考”的层面,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,中国已经推出deepseek这样惊艳四座的大语言模型;在“执行”的层面,机器人正蓬勃发展,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的春晚上大放异彩。
只剩下感知,特别是与人相关的感知,还有巨大的空白要填补。我们对于自己身体的数字化和理解,还远远不够。即使有视频音频、有可穿戴计算,也还是远远不够。我们要做的是从头到脚、从生到死。因为人是软的,我们要用织物(就是布)来做传感器;因为要满足舒适、灵活、耐用,还要能大规模制造,材料和加工方法限制重重;因为要被人穿着到处跑,系统和算法都要适应开放多变的环境。


这是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:它需要跨越纺织、电子、计算机三个学科,需要机械、设计等学科的辅助,需要向前与纺织产业界对接,向后与医疗、健康、安全、设计等各个应用领域对接,需要整合知识、资源和人员。

这就逼着我们去创造新路,而你,将从这个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学到,如何创造新路、如何探索新路。无论你在实验室做什么,无论你毕业后做什么,在我们实验室的经历和从中获得的经验都将伴着你一生。


创新的导师
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。这是纸上的条文。但是你要明白,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。在我们这里,我就是这样对待每一个研究生的。但同时,我也会做你的同路人,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支持。如果你感兴趣,官网上有我的简历,下面有我们做出第一件全身覆盖智能衣的历程(国际唯三,国内独家)。这里还有我的本科课程的评价。我还计划在比较近的将来来发动一轮学生和路人评论,希望能够更加客观全面(需要时间,敬请期待)。

创新的氛围

在我们实验室,无论你是纺织、电子、算法、应用当中哪个方向的,你需要讨论的本方向和其它方向的人就在你的十步之内,你需要的全套纺织机械、电子学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都离你不超过两公里,为了这个适合交叉创新的条件,我一直在竭尽全力;
在我们实验室,不打卡,不装摄像头,不过你要知道,你得工作满每周四十小时,我们每两周开一次组会,寒暑假各放两周假;
在我们实验室,非工作时间非特殊情况我不找学生,学生也不找我,给各自留出沉浸式思考和研究的空间;
在我们实验室,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自己不想放弃的学生,别人帮助你,也需要你做好帮助别人的准备;
在我们实验室,师生之间只有分工不同、经验多少,没有人格高低;
在我们实验室,许多决策都是老师和同学共同商讨作出的;
但最后,你还需要知道,在我们实验室,有些决策还是必须我来做,因为我要承担实验室的最高责任。


我们需要怎样的你?

如果看了这些你想加入我们,那么请你看看是否符合以下条件。实际考核时,品质大于能力,能力大于专业。
  *适配的专业
  • 我们最需要的专业:纺织、电子和计算机;

  • 我们还欢迎的专业:机械、设计、数学、物理和化学;

  • 底线:任何理工科。如果你不是以上任何专业,很抱歉可能难以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研究生毕业标准,暂时不能接收。

  •   !为应对中科大计算机学院的编程机试,非计算机专业同学请尽早联系(推荐夏令营之前至少四个月,越早越好),实验室已有成熟的机试准备方案,但需要学习时间。
  *突出的能力
  • 我们最需要的能力:勤学好问、抗压、自驱、坚持,可以表现为成绩单、项目经历、以及任何你觉得可以体现这些能力的事情;

  • 其次需要的能力:表达能力、协调能力、创新能力;

  • 底线:做过至少一件不同寻常的事,至于其中是否有对科研有用的能力,不用你担心,面试的时候我们会判断的。理想情况下,你能具有所有这些能力。不过如果你只有部分,没有关系,这很正常,这些都可以学。

  *内心的品质
  • 我们最需要的品质:善良、真诚、勇敢、同理心、团队精神。

  • 品质底线:可以利己,但不能损人利己。突破底线的学生,抱歉不能招收。


怎么加入我们?

大三了就要保研的你和愿意为了我们考研的你,可以联系(请注意联系方式每年会更新):
纺织:牛梦婷(本科东华大学纺织专业,现研二),QQ:3495358032
电子:丁禾妤(中科大计算机专业,现大四),QQ:1379372633
算法:伍子煜 (中科大少年班计算机专业,现博三),QQ: 1057155824

请备注姓名-学校-专业,我们会尽快反馈。


实验室现有本科为计算机、电子、纺织、设计、食品安全以及零零班等各方向师兄师姐,如需对接,可询问上面的三位师兄师姐。所有人员的具体研究方向可见实验室主页人员介绍


其它年级的你,也可以准备好关于自己的材料,直接联系我:蔡晓辉,邮箱:caixiaohui@ustc.edu.cn

欢迎联系,欢迎转发。


更多信息(含招生视频和代表性科研成果介绍):https://space.bilibili.com/1851573357


你来吗?我们等你。

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电三楼 518室

电话:0551-63600524    邮编:230027

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普适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.